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新绛的“非遗年味”******
(新春走基层)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新绛的“非遗年味”
中新网运城1月15日电 题: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新绛的“非遗年味”
作者 杨佩佩
木版年画、澄泥砚、面塑、剪纸、宫灯……临近春节,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“非遗年味”渐浓。当地手艺人或印、或刻、或捏、或剪、或雕,一件件作品跃然指尖,民众感受着过年的乐趣。
连日来,山西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吴百锁异常繁忙,春节订单不断,他每天从清晨开始印制年画直到深夜。“虽然忙碌,但这浓浓的年味让我乐在其中。年画最能体现年味,今年的订单除门神、‘福’字外,福兔年画也很受民众喜爱。”
福兔年画。 刘鹏 摄用棕刷饱蘸墨汁,均匀刷往雕刻好的木版,再将一张红纸轻轻覆在其上,然后用趟子从中心部位向四周趟平,自红纸一角轻轻提起,一只兔子跃然纸上。吴百锁介绍,作品中的主要元素是新春生肖“兔”,还加入白菜、钱币、元宝等元素,以此传递新春祝福。
“每天能制作300余幅年画,家里人帮忙包装、邮寄等,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年味。”吴百锁说,赶制订单之余,他还要忙着参加多场春节活动,现场为民众制作木版年画,展示这一非遗技艺。
山西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吴百锁制作木版年画。 刘鹏 摄同样忙碌的支藕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绛面塑传承人。记者在支藕叶的家中看到,她拿出一块提前做好的面团,经过指尖的捏、搓、揉、压、划等,顷刻之间,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便制作完成。
面塑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。据记载,自宋代起,新绛县就有制作面塑的传统。每逢传统佳节,这里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习俗,用上等小麦磨成面粉,制作面塑。
经过指尖的捏、搓、揉、压、划等,顷刻之间,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便制作完成。 武俊杰 摄现年70岁的支藕叶从小便跟着家人学习面塑技艺,至今已有50余年。其间,她经过不断学习,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,题材更加多样化。为迎接兔年春节的到来,支藕叶创作《兔年吉祥送百财》。
“兔子、鱼、白菜等元素都有很好的寓意,通过面塑作品为民众送上祝福,迎接新春。”支藕叶说,临近春节,当地的面塑手艺人都很忙碌,其中有很多是自己的徒弟,让她很是欣慰。
为迎接兔年春节的到来,支藕叶创作《兔年吉祥送百财》。 武俊杰 摄进入腊月以来,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同样订单不断。在他看来,宫灯是每一个新春的等待与绽放,是历史留给现代民众的一种财富。
宫灯又称宫廷花灯,始于东汉、盛于隋唐,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,镶以绢纱和玻璃,绘以各种寓意美好的图案。绛州宫灯在此基础上,融入剪纸、青花瓷等传统艺术元素,以适应当代人审美需求。
一把钝刀将飞禽走兽雕刻得栩栩如生,一支秃笔把传统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。 武俊杰 摄在冯怀林的家中,屋内院外随处可见挂着的宫灯,一把钝刀将飞禽走兽雕刻得栩栩如生,一支秃笔把传统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冯怀林介绍,宫灯制作包括选材、设计、推平抛光、镂空、打磨等20余道工序。
20余年来,冯怀林在传承清代宫廷技艺的同时,掌握绘画、书法等多种技艺,并进行融合创新。他的宫灯用料考究,工艺精湛,因此慕名者众多。“春节前后最是忙碌,有很多来自山西、陕西、北京、浙江等地的订单。”冯怀林说,希望宫灯能够“点亮”新的一年。(完)
古城同安 “泉”是温暖****** (新春走基层)古城同安 “泉”是温暖 中新网厦门1月17日电 (记者 杨伏山)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厦门同安,新春焕发华彩:17日,“走起同安·‘泉’是温暖”首届同安温泉养生季活动启动。 当天,记者来到同安盛之乡温泉度假村,现场感受寒冷的冬季里同安温泉给人们带来的融融暖意。 在寒冷的冬季里,泡温泉成了厦门市民和游客们周末假期休闲度假的好选择。温泉历史悠久的古城同安,开启“温泉+旅游”新模式,让人们在多样玩法的泡汤池享受回归自然的舒心体验。 本次活动由同安区委宣传部、同安区文旅局、工信局、同安区委乡村振兴办、同安区汀溪镇政府携手主办。 图为“泉”是温暖系列活动之一的美食狂欢节现场。 同安区文旅局供图主办方介绍说,本届同安温泉养生季将轮番上演各种精彩活动,涵盖温泉、美食、酒店、民宿、集市、民俗、音乐、潮流、时尚等。 温泉养生季活动将同安区盛之乡温泉度假村、汤里温泉、金穗园温泉酒店、银丰温泉、98号温泉等多家优质温泉景区加以整合串联,并把同安的精华景点串珠成链,精心设计推出4条温泉主题产品线路,覆盖同安各主要温泉康养资源和景点,涵盖名山美景、休闲乡村、浪漫滨海、亲子乐园等特色文旅资源。 由福建旅游达人、厦门及周边城市旅行社代表、文旅企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组成的“百人踩线团”,赴盛之乡温泉度假村亲身体验同安特色温泉康养旅游。 除了“‘泉’是温暖”踩线活动,“‘泉’是惊喜”带货直播、“‘泉’是美味”美食狂欢节、“‘泉’是精彩”闭幕盛典等一系列精彩主题活动,共同串联起本次同安温泉养生季,让民众热热闹闹开启新年。(完)
|